水稻稻瘟病是由灰梨孢菌引起真菌性病害,又称火烧瘟、叩头瘟、稻热病。稻瘟病对于水稻产量危害是很大的,一旦被感染,或多或少都会造成减产。稻瘟病几乎在所有稻区都有发生,在南方,稻瘟病发生每年都有增加趋势,所以,农户也越来越重视稻瘟病。
水稻稻瘟病不是在某一阶段发病,而是从苗期开始,一直到收获都有可能发病。稻瘟病的发病部位也不局限于某个部位,它从叶片、茎秆、穗部都有可能感染。一般称之为苗瘟、叶瘟、节瘟、穗颈瘟、谷粒瘟。
1、苗瘟:主要由种子带菌引起,发芽后不久就可发生,一般发生在水稻三叶期以前,芽和芽鞘出现水浸状斑点,病苗接近土壤部分变灰黑色,而上部呈黄褐色卷缩枯死,潮湿情况下病部出现灰霉层,多由播种时种子未处理或处理不当引起。
2、叶瘟:主要发生在三叶期至抽穗期,在分蘖旺盛时发病较严重。受气候、品种抗性等影响,叶片会形成不同病斑,根据病斑形状、色泽、大小的不同可分为急性型、慢性型、褐点型、白点型四种类型。
①慢性型:病斑呈梭形或菱形,两端有沿叶脉伸展的褐色坏死线,病斑中间灰白色,外围有黄色晕圈,天气潮湿时,病斑背面可见灰绿色霉层。
②急性型:病斑呈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水渍状病斑,病部正反面都产生灰色霉层。这种病斑多发生在流行盛期,天气阴雨高湿的情况下出现。因此,急性病斑的大量出现,并且天气持续有利于稻瘟病菌的生长,则预示着稻瘟病将大发生,要及时进行预防。当天气转晴或经药剂防治后可转变为慢性叶瘟。
③褐点型:病斑多发生在气候干燥时的抗病品种上,呈褐色小点或稍大褐点,不产生霉层,局限在叶脉之间,传播性很小。遇不良天气时会转变成慢性型叶瘟。
④白点型:当病菌侵入嫩叶后,遇干燥天气或土壤缺水时发生。初期病斑呈白色或灰白色小点儿,如遇阴雨天或潮湿环境,易转变为急性型叶瘟。
3、节瘟:发生在稻节上,多发生于穗部以下一或第二节位,刚开始为褐色小点,随着病情加重不断扩展,蔓延至整个节部,导致节部变黑,向里凹陷,穗杆失水干缩,遇风易折断倒伏。如果抽穗期发生节瘟,还会影响开花结实,严重时形成“白穗”或“瘪粒”。
4、穗颈瘟:在抽穗后至灌浆期染病,发生于穗颈、穗轴和枝梗上。病斑初期呈水渍状褐色小点,逐渐扩展,颜色变黑褐色,引起穗颈节腐烂造成白穗或枝梗发病。轻者会使粒重降低,秕粒增加,重者造成整穗或整个枝梗枯死,严重影响产量。
5、谷粒瘟: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斑,可使稻谷变黑。有的颖壳无症状,护颖受害变褐,使种子带菌。

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措施
(一)防治策略
按“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”的植保方针,以消灭越冬菌源为前提,选用丰产抗病良种为中心,加强栽培管理为基础,药剂防治为。
(二)防治措施
防治稻瘟病时,应根据不同发病时期采用不同的方法,选择不同的药剂,及时、准确地用药。
1)浸种:在播种前处理水稻种子。
2)防治水稻苗瘟、叶瘟:主要抓住在发病初期用药。水稻栽秧后一个月内进入分蘖期开始,经常检查田间叶瘟病情,如发现发病中心或叶片上有急性病斑,即应打药防治。
3)主防叶枕瘟、穗颈瘟和节瘟这三种稻瘟病对产量影响均较大,要注意普防。预防穗颈瘟要着重在抽穗期对水稻进行保护,特别是破口期和齐穗期是防治关键时期。感病品种和稻苗嫩绿、施氮肥过多而发病较重的田块,用药2—3次,间隔期为10天左右。一般在破口见穗5—10%开始施次,齐穗期施第二次药即可达到预防目的。
在防治过程中,一款好的药剂无疑起着决定性作用!
这里推荐大家使用:40%三环唑悬浮剂-长双农药

产品特点:
本品为内吸性杀菌剂,有效成分能迅速被水稻根、茎和叶吸收,并输送到植株各部位,对水稻稻瘟病有较好防治效果。
规格:200g*40瓶、400g*20瓶
使用方法:
采用本品38-57毫升,兑水喷雾一亩水稻
吉林省长春市长双农药有限公司创建于2003年,公司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兰家工业园区,是经国家工信部核准的定点农药生产企业。长双农药本着以“质量为生命,信誉求生存,科技促发展,服务赢上帝”的企业方针,坚持长期合作、彼此双赢的策略。使公司规模不断发展、壮大,产品市场覆盖率不断提高。几年来先后与农业大学、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及各界朋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。